據申萬期貨能源化工高級分析師董超介紹,4月至今,按照現貨價格測算,河北地區玻璃生產企業的現貨價格上漲了5%—10%不等。伴隨著供需好轉,玻璃現貨庫存出現明顯消化。據卓創資訊統計,今年玻璃庫存的最高點出現在3月,為7102萬重箱。在隨后的一個月內,玻璃庫存消化至5346萬重箱,降幅為24.7%。
“3月下旬至今,玻璃生產企業看到了持續6周的產銷好轉和庫存下降,主要產地及主要調出地河北、湖北庫存均降至歷史同期偏低水平。其中,湖北生產企業原片庫存連續3周處于近十多年來同期新低水平。”方正中期期貨分析師魏朝明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在庫存下降的前幾個周,市場傾向于認為在深加工企業資金狀況和訂單狀況沒有好轉的背景下,生產企業庫存下降是下游貿易商和深加工企業集中備貨導致的。然而,近期調研數據顯示,貿易商及下游深加工企業庫存水平相對合理,玻璃原片流通順暢,行業維持良性運轉態勢。伴隨著基本面好轉,玻璃市場產業企業的信心開始明顯恢復。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玻璃產業鏈是一個周期性較強的行業。其中,玻璃期貨和現貨在2021年三季度價格見頂后進入調整周期。
“如果說上一個玻璃牛市是伴隨著地產的景氣周期,那么價格見頂之后至今的一年半,玻璃產業更多是再次進入了調整周期。”董超認為,在這一周期中,2021年三季度至2022年一季度,玻璃行業先是經歷去利潤的過程,即加工利潤從最高1300元/噸下降至-300元/噸,而后在2022年二季度至四季度又進入去供給階段。
據了解,2022年,玻璃在產線從最高263條下降至年末239條,玻璃日融量更是從17.57萬噸下降至16萬噸,整體供給在一年內下降了10%。“在此期間,玻璃產業企業也承受了明顯壓力,尤其是2022年三季度至四季度,由于經受了長期的負利潤,實體企業的檢修明顯增加,背后反映的也是經營情況承受壓力的現狀。”董超說。
“經歷連續3個季度的虧損后,玻璃行業產能充分去化,當前供應量為近3年來的偏低水平。隨著利潤水平向好,前期冷修產線復產點火帶動供給回升值得期待。”據魏朝明分析,從需求狀況來看,地產竣工有真實的需求待釋放,疊加“保交樓”任務驅動這部分需求盡快釋放。從長周期來看,新建房玻璃需求占比下滑,家裝玻璃需求占比提升。“玻璃行業積極求變,豐富產品線,向產業鏈下游延伸;節能降碳,銳意創新,從供需兩端推動玻璃行業向高質量發展。”他說。
在受訪人士看來,目前,從宏觀面到實際需求均較往年明顯好轉,玻璃的基本面正處于改善周期。
“在這個周期中,基本面的供需驅動是主要因素。”董超表示,由于需求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供給端的調節作用依然非常重要。從現貨角度來看,如何抓住需求淡季來臨前的時間窗口期完成庫存消化也非常重要。“考慮到國內經濟正在快速恢復,玻璃產業鏈的有效修復將逐步體現到盤面上,目前玻璃期貨合約的近遠價差也由負轉正。”
“當前玻璃原片價格連續調漲,原片生產企業的利潤修復進行中,供給偏低、需求回升及主要調出地庫存降至歷史偏低區間。”在魏朝明看來,二季度、三季度是玻璃需求旺季。其中,二季度供給尚未回升,成本尚有支撐,玻璃價格表現更值得期待。
市場需要看到的是,目前浮法玻璃市場的供需修復并沒有結束,無論是加工利潤還是整體庫存,都存在進一步修復的需求。“修復雖然在路上,但判斷產業鏈因此轉向為時過早。”董超說。
魏朝明認為,玻璃供需雙方要密切跟蹤宏觀及產業最新變化,根據企業自身經營狀況和市場行情選擇合適的套保策略。